- · 《当代外国文学》栏目设[09/30]
- · 《当代外国文学》数据库[09/30]
- · 《当代外国文学》收稿方[09/30]
- · 《当代外国文学》投稿方[09/30]
- · 《当代外国文学》征稿要[09/30]
- · 《当代外国文学》刊物宗[09/30]
《世界文学发展史》中国春秋战国文学之二:《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中国春秋战国文学之二:《春秋左氏传》 《春秋左氏传》简称《左传》,相传是与孔子同时代的鲁国人左丘明以《春秋》为纲,扩充史料写成的一部中国古代的编年史巨著,同时也是一
中国春秋战国文学之二:《春秋左氏传》
《春秋左氏传》简称《左传》,相传是与孔子同时代的鲁国人左丘明以《春秋》为纲,扩充史料写成的一部中国古代的编年史巨著,同时也是一部出色的文学作品。从书中的内容分析,则可能为战国时期一熟悉各国历史情况的文人所作。
1.《左传》的思想内容
《左传》以《春秋》事略编次,用鲁君世袭隐、桓、庄、闵、僖、文、宣、成、襄、昭、定、哀十二公为序,从鲁隐公元年(公元前722年)写起,一直写到鲁悼公四年(公元前464年,比春秋多出17年),其叙事更至悼公14年(公元前454年)为止,前后叙述了268年的历史。其书广采当时文籍,"博采诸家,叙事尤备,能令百代之下,颇见本末"。(陆淳语)。从性质看,《左传》是"传"《春秋》的编年体史书,但其规模庞大,内容丰富,篇幅近20万字,远非《春秋》可比。从观点看,也不同于《春秋》的"尊王"正统思想,而表现出比较进步的历史观。
西周末年以后,随着奴隶主统治地位的动摇,"天"或"上帝"的绝对权威产生了动摇,代之而起的是"天人相分"的思想。《左传》昭公十八年记载:夏五月,火星于傍晚出现后,随之起了大风,宋、卫、陈、郑几国都接连发生火灾。郑国大夫裨灶,主张以宝物祭神来禳除火灾,说如果不这样做,郑国还要再次发生火灾。而郑国的执政子产却以"灶焉知天道"为由不予理睬,结果,郑国也没有再发生火灾。这就用事实肯定了"天人相分"的进步观点。
民本思想是当时历史发展的进步思潮。《左传》在君民关系上,比较重视"民"的作用,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民本思想。《左传》哀公元年记载,在混乱的诸侯中,陈怀公拿不定主意亲谁远谁。在吴、楚之间左右为难。纪逢滑则以民本思想为原则作出回答:"臣闻国之兴也,视民如伤,是其福也;其亡也,以民为土芥,是其祸也。楚虽无德,亦不艾杀其民;吴日敝于兵,暴骨如莽而无见其德焉。天其或者正训楚也。祸之适吴,其何日之有."陈侯果然听了他的话,亲楚疏吴。虽然由此而结下了吴陈之怨,但纪逢滑这种以民本思想衡量国运的观点无疑是进步的。
《左传》以《春秋》为纲,借助丰富的史料,概括了春秋及战国初期的极为丰富的社会历史内容。它从王政衰微、郑国初图霸业写起,写到楚国强凌江汉诸国,写到齐桓公的霸业,宋襄公争霸,晋文公争霸,秦穆公霸西戎,楚庄王的霸业,晋景公争霸服齐,晋厉公争霸胜楚,晋悼公复霸,晋楚弭兵,郑子产为政,晏婴相齐景公,孔子事迹,吴王阖闾入郢,吴王夫差北上争霸等广泛的政治、军事、文化内容。其中还涉及到军事政治制度和风俗习惯记载。作者写史,全以事实为据,把历史通过活生生的故事展现出来,从而具有了丰富的内涵。如展喜犒师,不仅是一次成功的外交活动,而且表现出柳下惠(展禽)这位贤人的正义与才华(见《左传》僖公二十六年)。
正是由于忠于史实,《左传》又体现出"不隐恶"的态度,往往如实地暴露统治者的暴行与丑行。如作者于宣公二年记载:"晋灵公不君,厚敛以雕墙,从台上弹人,而观其辟丸也。宰夫胹熊膰,不熟,杀之,置诸畚,使妇人载以过朝。"宣公十年载:"陈灵公与孔宁,仪行父饮酒与夏氏,公谓行父曰:'征舒似女(汝)。"对曰:'亦似君'"这种君臣皆与夏姬通奸而又相互戏谑的情景,跃然纸上。而僖公三十三年,记载郑商人弦高犒赏秦师,暗中向国家通报信息,从而解救了郑国的一场兵难;定公四年记载,楚国申包胥哭秦庭,终于说服秦国出兵,拯救了祖国的危亡等,又表现出百姓臣民的爱国精神。
2.《左传》的艺术成就
《左传》是一部史书,但具有文学价值。它善于对庞杂的历史资料加以精心剪裁和安排使之故事化,同时在故事中注意刻画人物性格,从而使之具有了文学色彩。《左传》的许多重要篇章人物性格鲜明,形象生动;故事首尾完整,层次分明;结构疏密有间,跌宕有致,格外引人入胜,尤其长于战争描写。
《左传》全书所记大小军事行动有三四百起之多,其中如:145晋、楚城濮之战,秦、晋殽之战,齐、晋鞌之战,齐、鲁长勺之战等,都记述得生动具体,首尾完整。
《左传》写战争的一个突出特点是:它不仅把战争看成是刀光剑影的搏斗,而是将战争视为一种社会力量的较量。它写战争,一般是先从战前写起,首先描写战争双方的政治情况,人心的向背,对战争的准备,以及各种外交上的斗争,然后才写到战场上的交锋。而对战斗本身的描写,往往也着重写战术的成功或失败,使人深刻地感到战争的胜负绝非偶然。例如,对城濮之战的描写,直接写到战争的文字不到三分之一,而对晋、楚两国战前的外交纠纷,君臣情况,兵力、士气做了充分的描写,以致双方的胜负,早就在读者的料想之中。
文章来源:《当代外国文学》 网址: http://www.ddwgwxzz.cn/zonghexinwen/2021/0305/455.html